農業特色小鎮規劃方案_綜合策略概念的整合及案例
編輯作者:華程天工 發布時間:2019-02-19 09:55 閱讀次數:
2016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特色城鎮建設從浙江省的區域戰略上升到國家政策的高度,全國掀起了特色城鎮建設的熱潮。特色城鎮建設的方向一直被不斷探討。目前,主流觀點是“高端產業型”和“旅游型”。
華程天工認為,6億農民在建設特色城鎮的過程中不應該被遺忘。農業特色城鎮具有較大的普適性。他們應該迎合消費升級的趨勢。通過建設農業特色城鎮,對智慧城市發展做出一定貢獻。
一、 農業類特色小鎮的概念與內涵
1、 特色小鎮的分類
特色小鎮的分類,決定了如何對特色小鎮進行定位、如何確定經濟可行性、如何進行規劃建設。由于特色小鎮目前還在探索階段,目前有很多分類方法,比如浙江特色小鎮劃分了 10 種類型,首批 127 家國家特色小鎮被劃分為 13 種類型。這種劃分方法主要強調小鎮的 " 特 ",容易忽略特色小鎮的本質性內涵,給小鎮的定位、規劃帶來困惑。
根據研究中心的研究,特色小鎮分類的核心在于兩點:一是發展的動力源,即主要的收入來源和盈利模式是什么 ; 另外一個考慮因素是居民來源,即大部分居民是原有的鎮域居民還是外來城市人口。按照這樣的分類標準,特色小鎮其實就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產業類、社區類和旅游類。任何一種特色小鎮基本都是屬于這三種類型或三種類型的復合版。
表 1 特色小鎮三大類型的異同
1 ) 產業類特色小鎮
產業類特色小鎮本質上是產業園區的升級版。無論是特色產業型、文化創意型還是金融創新型、高端制造型,其核心仍然是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企業進入,推動產業發展。與產業園區的區別在于產業特色更加突出,產城融合度更高,產業生態和配套更符合現代產業發展的需要,環境更加優美。
產業類特色小鎮的常住居民,主要由原有的鎮區居民和產業人口構成。其中,產業人口主要從事小鎮的主導產業和相關服務業。
產業類特色小鎮的盈利模式和產業園區沒有任何區別?;A性收入就是物業租售和物業管理收入,增值性收入就是產業服務收入,產業生態型小鎮可以有投資性收入。大多數產業類特色小鎮的旅游收入可以忽略不計。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產業類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景觀打造,最主要的功能是為入駐企業和人員創造良好的環境,而不是為游客服務,因此不宜一律按照景區標準建設,而應該按照宜居城市標準建設。很多高端產業型企業,比如金融企業、研發企業,更需要安靜的工作環境,而不是游客混雜的環境。
2 ) 旅游類特色小鎮
旅游類特色小鎮本質上就是景區或者是景區的變形版。無論是歷史文化型、休閑旅游型還是特色風情型,其實質都是通過文化、歷史、自然資源的挖掘和景觀的打造,吸引游客,獲得旅游收入。
旅游類特色小鎮往往由于受歷史文化保護和環境評價限制,很難和大型社區相結合。因此,常住居民以鎮區原有居民和旅游從業者為主。
旅游類特色小鎮規劃的要點在于通過選址、景觀和品牌打造,以獲得最大的客流。
如果旅游類特色小鎮不能與養老、教育等產業結合,僅僅靠客流、靠 " 吃住行游娛購 " 來平衡收入,投資回收壓力會非常大。因此,在規劃建設旅游型特色小鎮時需要格外慎重 .
3 ) 社區類特色小鎮
社區類特色小鎮的功能以居住為主,兼顧產業培育和文化、景觀的打造。核心是通過大型社區建設為城市居民創造更加良好的居住環境,平衡收入 ; 通過產業發展樹立產業地位 ; 通過文化挖掘、景觀營造增強社區吸引力。
社區類特色小鎮的居民,由鎮區原有居民和城市遷入人口構成。其中,城市遷入居民的絕大多數與小鎮的主導產業沒有關聯,這是社區類特色小鎮區別于其他兩種類型特色小鎮的最大特點。
三、農業型特色小鎮的規劃要點
特色小鎮規劃是一項綜合性規劃,在充分提煉當地特色的基礎上,需要疊加產業規劃、歷史文化及自然資源特點挖掘、基礎設施規劃、人居環境及景觀設計、體制機制創新、小鎮運營管理等諸多內容。
通過我們的實踐總結,農業型特色小鎮在規劃中,主要有以下七個要點:
1. 選址
農業型特色小鎮的選址,直接決定了小鎮的 " 特色 " 所在。通常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一是位于城市周邊。一線城市,車程在 1 小時之內 ; 二三線城市,車程在半小時以內為宜。
二是農業相對發達的地區,有相對充足的可流轉土地。
三是最好具備生態環境好,有可以挖掘的自然資源、歷史人文、特色產業等條件。
2. 產業
以現代農業中的規模農業、設施農業、休閑農業和智慧農業為核心構建農業產業體系。最好當地擁有比較獨特的農林牧漁產品?,F代農業發展的同時,形成的風貌具備構建良好景觀的條件。
同時挖掘具有當地特色的歷史文化、自然資源和特色產業等,形成特色小鎮的輔助產業,構建特色小鎮品牌。
3. 社區
居住社區的首要目標是成為城市居民的第一居所。要建設適于社區居民與農民間交流的空間,打造市民農園是社區居民和農民最好的交流空間和手段。從生活服務、健康服務和快樂服務三個方面構建社區服務體系。
4. 配套
要按照宜居城市標準進行農業特色小鎮的配套設施建設。除道路、供水、供電、通信、污水垃圾處理、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外,重點搞好社交空間、休閑娛樂空間、健身設施和文化教育設施建設。尤其在教育和康養等方面,應形成亮點。
5. 景觀
景觀建設以滿足居民需要為主,兼顧游客需要,因此不一定需要按照 3A 級景區的標準建設,更多的應該考慮實用性??梢酝ㄟ^挖掘當地的特殊歷史人文特色,形成有吸引力的地標性景觀。
6. 農民利益保護
在農業特色小鎮建設的過程中,農民利益保護是重中之重。要通過提供合理用地補償、土地租賃、企業入股、提供就業機會、提供培訓和良好社會福利等手段,確保農民利益得到切實的保護。
7. 政策與機制
農業特色小鎮建設,未必一定是建制鎮。因此要在用地指標、審批和管理權限方面尋求創新和突破。
同時,農業特色小鎮的開發,一定要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機制。政府僅負責政策和規劃支持,具體的運作,要由市場化的企業主體來進行。
二、農業型特色小鎮建設的重大意義
農業型特色小鎮是社區類特色小鎮的一種細分類型。建設農業型特色小鎮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一劑良方,不僅具有現實的、經濟的可行性,也會有很好的社會效益。
1、農業型特色小鎮應該是特色小鎮建設的本源性需要
無論是特色小鎮還是特色小 ( 城 ) 鎮,首先應該是一個 " 鎮 ",這是特色小鎮建設的本源性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的定義," 鎮 " 是縣和縣級市以下的行政區劃單位,與 " 鄉 " 同級。建鎮需要以下條件:
凡縣級地方國家機關所在地 ;
或總人口在 2 萬人以上的鄉,鄉政府駐地非農業人口超過 2 千人的 ;
或總人口在 2 萬人以上的鄉,鄉政府駐地非農業人口占全鄉人口 10% 以上的 ;
或少數民族地區、人口稀少的邊遠地區、山區和小型工礦區、小港口、風景旅游、邊境口岸等地,非農業人口雖不足 2000 人,確有必要的。
表 2 2008 年~2015 年中國鄉、鎮及城鎮化率變化
" 鎮 " 與 " 鄉 " 的區別在于人口規模大、經濟發展相對較好、非農業人口比例相對較高 ;" 鎮 " 與 " 城 " 的區別在于有相當比例農業人口的存在。
" 鎮 " 實質上是介于 " 城 " 與 " 鄉 " 之間的行政區劃單位。作為 " 鎮 " 的升級版,特色小鎮應該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補充和城市功能創新的載體,更是引導農村走向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的連接點。
如果按照 20515 個鎮,每個鎮人口 2 萬人,80% 是農業人口計算,在我國的鎮域生活的農民就有約 3.3 億。在開展特色小鎮建設的時候,不應該忘記這些農民的存在。應該通過特色小鎮建設,改善鎮域的基礎設施,推動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讓農民增加收入,生活得更有尊嚴,進而走向城市文明。
2、建設農業型特色小鎮具有更大的普適性和可行性
農業型特色小鎮通常選擇在大中城市周邊,核心在于高端農業、景觀和居住社區的 " 三位一體 " 設計,可以滿足大城市母體多方面的需要。
一是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全國超過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已經達到 102 個,超過 50 萬人口的城市有 236 個,未來十年,這個數字還可能翻一番。大城市周邊的農業縣份,都有建設農業型特色小鎮的條件。
二是大城市對農業和農產品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農業特色小鎮可以通過發展現代農業,成為高檔農產品的供給基地,農業科研創新的基地,也可以作為休閑農業、都市農業觀光基地。
三是大型城市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環境惡化、資源緊張等問題嚴重,特別是畸高的房價,使中產階級在大城市改善住房的希望基本破滅,而空氣相對清新、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帶有中國傳統農耕色彩和良好居住品質的近郊農業特色小鎮有可能成為中產階級的第一居所。
四是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私家車的普及,以及不定時工作制在更多行業的普及,為中高級人才回歸小鎮創造了條件。
五是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具有康養功能的農業特色小鎮也會成為中老年人的理想選擇。
3、農業型特色小鎮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自建國以來," 城鄉二元結構 " 就是我國一個始終存在并且極其復雜的難題。自 2005 年以來,我國針對化解 " 城鄉二元結構 " 先后采取了三次較大的舉措:
第一次是 2005 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首提 "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提出了 " 生產發展 "、" 生活富裕 "、" 鄉風文明 "、" 村容整潔 "、" 管理民主 " 五大原則。但是我們 2010 年在為內蒙古 BNJ 鎮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時發現,新農村建設實質上是寄希望于 " 二元結構 " 下農村的自我發展和完善,由于城鄉間要素流動的時機和條件不成熟,單靠農村內部的力量,效果難說顯著。部分地區還由于沒有很好解決農民的權益問題,強制農民上樓,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
第二次是 2013 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 " 城鄉一體化 ",寄希望于通過戶籍、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建立起 " 權利公平 "、" 機會公平 "、" 規則公平 " 的社會,從而促進城鄉間勞動、土地、資本和技術等要素的流動。2014 年,我們在為河北某區制定城鄉一體化規劃時發現,這些政策和舉措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公平的問題,但是雙向流動并沒有很好實現。農民在獲得公平后,還是希望進入城市,而城市人口、資本、技術進入鄉村的效果卻難以很好達到。
第三次是 2013 年與城鄉一體化幾乎同步開始的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目標是通過生產、生活、生態 " 三生 " 的和諧發展,以多功能產業為支撐,以優良生態為依托,以耕讀傳家實現農村文明,融入現代化進程。但是,由于動力源不足,必須的資金、技能并沒有合理的投入,造成很多地方的美麗鄉村建設流于形式甚至演變成 " 刷墻工程 "。
之所以說農業型特色小鎮在破解 " 城鄉二元結構 " 方面具有重大意義,主要基于以下兩點原因:
一是農業是農民最熟悉的行業。通過高端農業的發展,可以帶動農民提高技藝,增加收入。同時,農業生產也可以成為社區居民和農民間交流的重要連接點,這是其他兩種類型的特色小鎮所不具備的特點。
二是通過高品質居住社區的打造,實現城市中產階級改善居住品質的夢想,使農業特色小鎮成為城市居民的第一居所,達到城市居民回流農村的目的。這些城市中產階級可以用自己的經驗、學識、專長、技藝、財富以及文化修養參與新農村建設和治理,將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帶給農村,重構鄉村文化,自然而然地達到了要素從城市向農村流動的目的。
華程天工完成了600余項高品質項目、累計運管景區30余家,在百余家全國競標中拔頭籌,華程天工以“智慧化技術推動城鎮進化與發展”為企業發展使命,在智慧人居、智慧園區、智慧商業、智慧旅游、智慧小鎮等領域,創新型通過智慧化方式研發出的12項核心價值點成為新型產業體系強勢新IP,是中國智慧城鎮領域最具價值創新能力的杰出企業。
標題:農業特色小鎮規劃方案_綜合策略概念的整合及案例 ????????地址:http://www.boxing-pics.com/tsnews/390.html
相關評論
華程天工來自大同的客戶反饋
旅游宣傳片 VI設計 景區的游客中心 標識牌什么的 設計業務也是華程天工的一塊拿手的
華程天工來自長沙的客戶反饋
研究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反正鄉村旅游就找華程天工
華程天工來自北京08的客戶反饋
明知我方不懂規劃,卻能收費公道,非常感謝。
華程天工來自天水的客戶反饋
之前咨詢過做區域旅游規劃,區域這塊他們也比較有經驗,他們整合能力很強
華程天工來自淮北的客戶反饋
接觸過幾家裝修公司,感覺他家的服務最好
華程天工來自威海的客戶反饋
他們的總設計師非常厲害。聽說很多旅游規劃院的設計大佬都是他帶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