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園區建設總體規劃設計全面解讀-產業園區規劃架構分析
編輯作者:華程天工 發布時間:2019-02-19 10:01 閱讀次數:
智慧園區是基于數字化建設的智能化管理運營的園區。象征著園區總體信息化從中期發展到高級階段的里程碑。依靠新一代的信息技術、云計算、物聯網、分析和優化,對現有的互聯網技術、傳感器技術和智能信息的高度集成。通過監測、分析、整合、智能響應等手段,將園區中分散的、獨立的有形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鏈接起來,從而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產業價值鏈升級的目標。
產業園區作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是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管理創新的主要載體,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園逐漸被各級政府重視,產業園已經成為各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但在園區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對園區產業結構、功能定位不準確,導致我國現有產業園區存在同質化嚴重、供給過剩等問題,園區的轉型升級和高質發展迫在眉睫。
隨著國內智慧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園區投身于智慧園區建設,智慧園區投資規模正保持著穩步增長的態勢。據分析認為“十二五”期間用于建設“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高達5000億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帶來2萬億元的產業機會。智慧園區建設也取得顯著業績、近幾年全國智慧園區IT投資規模依然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速度增長。在此形勢下,有必要為各地的智慧園區建設提供一定建設指導。
本指南圍繞信息基礎設施、業務支撐體系、園區管理平臺、公共服務系統等四個方面提出智慧園區建設內容,供各園區針對自身情況開展建設,以下為園區創建的詳細內容。
第一章
總則
1.1適用范圍
本指南所適用的園區是指由政府(民營企業與政府合作)規劃建設的,供水、供電、供氣、通訊、道路、倉儲及其它配套設施齊全、布局合理且能夠滿足從事某種特定行業生產和科學實驗需要的標準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體,包括工業開發區、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創意產業集聚區、軟件信息園、科技創業園、商貿流通園等各類產業園區。
1.2總體目標
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效益為目標,以創新園區管理、服務產業發展為主線,運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園區內外部資源,提升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效率、配套服務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促進產業園區發展模式由企業集中型向產業集聚型、由資源招商型向品牌價值型轉變。
1.3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深刻把握新時期城市發展對園區提出的新要求,以企業為主體,以需求為導向,立足產業發展,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模式創新在提升園區服務與管理中的作用,圍繞基礎設施集約化、信息應用平臺化、投資運維多元化等目標,推進互聯網與產業深度融合,促進園區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指南旨在為園區管理智能化、溝通高效化、環境生態化發展提供規劃、建設、運營等指導意見,各園區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實施相關內容。
1.4建設原則
(一)統籌規劃,標準先行
充分結合園區內外部資源,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強化標準及數據規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園區管理和企業運營成本,避免資源浪費。鼓勵以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臺和基礎數據庫為依托,搭建市級或區級統一的智慧園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整合辦公管理、物業服務、生態環保、產業服務、生活服務、產業發展等專項應用,促進園區向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發展。
(二)企業主體,需求導向
立足產業發展,以促進企業發展作為智慧園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科學管理和人性化服務為需求導向,確保提升園區協同管理和集約建設。
(三)政府引導,多元參與
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法規及標準制定、資金投入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引導和扶持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智慧園區建設、運營和管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探索低成本、高實效的智慧園區發展模式。
(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趨勢,把握園區產業特點和特色,突出重點和優勢,分類指導,分步實施。
第二章 總體架構與關鍵技術
2.1總體架構
智慧社區總體框架以“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建設、信息資源共享利用”為原則,充分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新一代通訊網絡等先進技術,采用面向服務的SOA架構設計,按照分層構架、模塊化設計,包括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感知層包括對事物信息的感知、對人機交互信息的感知和對信息傳遞的感知,是獲取信息的來源;網絡層將感知來的信息通過通信網、互聯網、物聯網等各種網絡傳遞;平臺層是提供信息處理的能力;應用層提供園區各領域的應用。
2.2關鍵技術2.2.1云計算(Cloud Computing)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用戶可以通過瀏覽器等軟件或者其他Web服務來隨時按需獲取計算資源,完成高效、低耗、低成本的計算活動。
云計算重新定義了信息化服務交互的模式,適合在多應用系統環境下,共享物理資源和系統軟件資源,以及共享服務資源。
2.2.2物聯網(Internetof Things)
物聯網基于互聯網等傳統信息載體,通過各類信息感知設備,全面獲取位置、環境、設施、人員信息并進行自動化數據處理,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鏈接,從而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
2.2.3大數據(Big Data)
大數據是由數量巨大、結構復雜、類型眾多數據構成的數據集合,具有5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大數據分析基于云計算應用模式,通過多源融合和數據挖掘,形成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和知識服務。
2.2.4移動互聯網(Mobile Internet)
移動互聯網是指互聯網的技術、平臺、商業模式和應用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并實踐的活動的總稱,是移動和互聯網融合的產物,繼承了移動隨時、隨地、隨身和互聯網分享、開放、互動的優勢,由運營商提供無線接入,互聯網企業提供各種成熟的應用。
2.2.5面向服務體系架構(SOA)
面向服務體系架構是一個信息組件模型,它將信息化應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單元通過這些服務之間良好的接口和契約聯系起來,并可以根據需求,通過網絡對松散耦合的粗粒度應用組件進行分布式部署、組合和使用。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使服務可以通過統一和通用的方式調用,有助于形成園區互聯互通的信息化應用。
第三章 建設內容
3.1信息基礎設施
堅持規劃引導、適度超前、集約建設、資源共享、規范管理、自由選擇的原則,開展智慧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信息網絡綜合承載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輻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滿足園區企業對網絡信息服務質量和容量的要求。
3.1.1光纖寬帶網絡
建設光纖寬帶網絡和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實現千兆進企業、百兆進桌面,提供高速、安全、優質的寬帶網絡服務,滿足園區信息通信服務需求。
園區駐地網的管路、線纜、橋架系統建設應符合GB50373-2006和GB50374-2006、GB/T50311-2007、QB/T1453-2003(2009)的規定,符合網絡接入的技術與安全要求、保留一定余量并預留相關數據接口。
3.1.2移動通信和無線局域網絡
建設園區移動通信網絡,實現移動通信網絡園區深度覆蓋,保障通信質量,提供穩定優質服務。根據用戶需求和從提高園區服務品質要求出發,規劃園區的無線局域網覆蓋系統,實現公共區域及重點場所的無線局域網全覆蓋,平均上聯帶寬達到20Mbps.
園區應配合電信運營商建設和優化移動通信網絡。其建設應符合YD/T5120-2005、YD5191-2009、DG/TJ08-1105-2010的規定。園區的無線局域網建設應符合DB31/T370.2-2006的規定。應基于同一個無線網絡,采用多SSID方案,為各運營商分配獨立的服務集標識(SSID),并預留園區管理所需的服務集標識;應通過VLAN劃分接入到不同運營商的寬帶網絡。
3.1.3公共數據中心
設置集約化信息通信機房,按照園區不同的功能區域,進行通信機房布局規劃;匯聚光纜、傳輸、無線宏站、室內覆蓋設備等,滿足用戶接入,匯聚和轉接服務的需求;并按需配置話音、數據業務節點,適當預留通信機房面積,滿足各運營商對設備安裝和維護的要求。園區的通信機房、數據機房、安防控制機房(園區集中監控機房和區域弱電管理機房)、區域內有線電視前端設備機房等的建設,應符合GB50174-2008的規定,樓層設備間布局應滿足機柜數量和維護需要,并預留可擴展的面積。
根據園區產業特點和規模,構建園區數據機房或者在運營商租用IDC機房,提供主機托管、整機租賃、虛擬主機、網絡存儲、軟件租用等IT云服務,為園區綜合信息管理和園區信息化服務提供支撐環境。
園區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構建安防控制機房,用于園區安防、弱電以及消防的集中監控。對于分期建設的大型園區,應對園區集中管理的安防控制機房,以及各分區管理的安防控制機房進行規劃,安防控制機房應位于建筑物的底層。
3.1.4數據采集實施
數據采集系統由數據采集子系統和傳輸子系統構成。數據采集子系統由傳感器、數據采集器、視頻攝像機、移動終端和手持設備、電腦和多媒體終端等構成。傳輸子系統應使用符合行業標準的物理接口和通信協議,并可使用無線方式接入信息通信網絡。
數據采集系統向園區各業務系統和相關數據中心報送業務辦公、招商管理、視頻監控、防盜報警、設施狀態、物業服務、資源能源、環境監測、交通狀況等信息。
3.2業務支撐體系
建設園區業務支撐體系,保障系統與系統間的交互性與開放性。在不需要修改感知層和園區應用服務軟件等系統架構和數據結構的條件下,在用戶界面、應用系統、業務流程、數據等多層次實現集成。
3.2.1應用門戶集成
提供對多種客戶端設備的支持;提供與底層認證服務、授權服務、加密服務、簽名服務等的調用;提供對于應用服務、業務流程、信息資源的整合,以及對于服務元數據、流程元數據、信息元數據的搜索功能。對園區內各信息系統、內部系統門戶、對外信息系統實現具有統一用戶權限管理、統一信息發布、統一搜索引擎等功能的統一門戶管理。
3.2.2應用服務集成
按需要提供不同程度的應用功能的封裝,以適應不同規模、不同耦合程度、不同效率要求的應用集成需要。根據園區自動化控制需要,采用統一格式接口描述構件,實現園區內安防、智能卡、二維碼標示、樓宇自控等數據采集感知層的應用集成。根據園區運營管理的需要,采用總線的基礎架構,實現智能抄表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環境監控系統、智能交通系統等園區管理系統的信息交互。滿足園區應用服務的功能封裝,以及不同園區信息化服務的需要。實現統一消息服務、統一日志服務等應用服務集成。
3.2.3業務流程集成
提供動態監控和可視化與互動功能;可實現常規業務流程的定制要求,并能提供相關的工具組件,支撐常規流程的設計、調試、部署、變更等功能。實現統一工作流引擎等業務流程集成。
3.2.4信息資源集成
支持多類型的數據源轉換和連接,包括關系數據庫等結構化數據,以及XML文檔等非結構化數據,在這些數據源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的數據視圖,提供對信息資源的透明訪問;以及數據共享、數據復制和數據遷移。根據園區的管理和業務發展需求,構建建筑能耗數據庫、交通信息數據庫、會展數據庫、環境信息數據庫、公眾服務類數據庫、規劃管理類數據庫、基礎地理信息類數據庫、商務數據庫、政務管理類數據庫。實現內部數據傳輸和交換、統一數據存儲等信息資源集成。
3.2.5外部接口
提供各個層次面向外部的標準化交互接口,包括消息傳遞的格式,傳輸協議和位置等。外部接口應實現技術中立,可選用XML、JCA、Web Service、BPEL4WS、XDDL等主流技術。根據園區業務、行政管理等需求,提供給相關政府、銀行、供應商等外部系統交互接口,實現統一的開發接口。
3.2.6安全保護
建立完整的安全架構,包括物理安全,網絡安全、應用安全、安全管理等各個方面的安全要求;提供統一監管服務管理,基于應用日志和系統日志等提供應用安全服務;提供統一安全機制管理,可以支持認證授權(CA)、數字簽名、電子印章等多種安全措施,并可以與統一身份認證相結合,實現統一的安全服務。
3.2.7兩化融合支撐體系
有針對性的建設企業制造執行系統(EMS)、供應鏈管理(SCM)、商業智能(BI)等集成應用。結合園區特點,鼓勵開展智慧工廠(智能制造)建設,促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和3D打印、工業機器人等先進制造技術在工業領域的融合創新。建設基于產品智能化在線檢測、在線維護、在線增值服務等產品服務一體化系統建設。
3.3園區管理平臺3.3.1園區事務管理
通過應用信息化手段,提供園區各部門的辦公效率。
(1)綜合信息門戶
依托公共數據中心,匯集園區簡介、企業宣傳、項目招商、政策法規、產業資訊、活動通知、生活服務等各類可公開信息,集中統一發布。提供園區事務咨詢辦理、投訴建議、進度查詢與結構推送等在線服務。
支持可公開信息網站、短信、WAP、微信、微博等跨平臺發布,支持特定對象分類信息的智能推送。支持個人電腦(PC)、平板電腦(PAD)、智能手機等多終端訪問。支持通過單點登錄方式,進入園區辦公管理、物業服務等業務系統處理相關事務。
(2)辦公管理
建設或共享使用地理(GIS)、建(構)筑物、經濟、法人、信用等園區基礎數據庫。建立電子文檔管理制度,實現園區規章制度、電子期刊、業務資源等的共享使用。實現公文報批、事務審批等自動流轉和網上辦理。實現基于各種智能終端的互聯網原創辦公和移動辦公。
融合語音、消息、視頻等綜合通信手段,將電子郵件、系統消息、手機短信、視頻電話等相結合,實現信息及時、準確送達。應用數據挖掘技術,分類整合園區信息資源,實現“一站式”信息展現、經濟運行監測和輔助決策。
(3)招商管理
利用數據挖掘、輔助決策等分析項目發展潛力、環境影響、資源需求等基礎數據,開展合規準入評估;智能匹配和推送招商政策、基礎設施、園區產業鏈配套企業信息,開展產業鏈招商。
開展項目從登記、審核、簽約到落地、實施等全流程在線跟蹤和服務。對項目狀態、經濟運行、科技創新、環境影響等方面的數據進行歸集,自動生成相關統計數據報表。
利用入駐企業人員、稅收、生產時間和能耗等數據綜合分析和預判企業經營狀態及發展趨勢,為下階段園區主動服務和優化調整提供決策依據?;贕IS和BIM系統,動態掌握企業分布、投入產出、園區資產使用狀態等資源現狀信息,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盤活低效閑置資產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支持。
3.3.2綜合物業管理
(1)物業管理
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園區監控、能源、照明、空調等重點物業設施的實時感知,根據設施狀態主動提供物業服務。對物資、人員等資源進行動態調度,實現資源服務需求預測和存量預警。在線受理服務申請,自動分配作業任務;實時跟蹤服務狀態,及時獲取用戶反饋。
(2)安防管理
部署電子圍欄、紅外探測器、視頻攝像機等電子監控設備,實現非法侵入聲光報警和信息傳輸,支持通過移動終端進行設備管理?;趫D像識別技術,實現跨線檢測、禁入區域檢測、人臉識別與自動跟蹤、擁擠報警、遺物報警等功能。支持基于移動終端和無線網絡的巡更簽到、路線調度、信息采集等智能巡更管理。
建設安防集中調度平臺,以可視化方式展示園區人員分布、道路狀況、電力負荷等運行數據,并通過語音、數據和視頻等多種手段實施網格化管理,實現與120、110、119等緊急救護系統聯動。
建設公共廣播系統,實施園區辦公區域、停車場、食堂等多區域廣播,實現手機屏、LED顯示屏、電視屏等跨屏信息發布,以及廣播,短信,網站、電子郵件等多渠道信息發布。
園區的信息發布系統建設應負荷GB/T50314-2006,園區的經濟廣播系統應符合GB/T 50314-2006,其中消防應急廣播系統設計應符合JGJ 16-2008的規定在園區公共區域和智能建筑中布設揚聲器,并與消防報警系統實現聯動運行。
(3)交通管理
使用道路誘導、信號控制、實時交通信息推送等信息化手段實現智能道路管理;支持出租車、班車、工程車等智能調度。實時獲取園區停車位信息,通過公共廣播系統動態展示;支持停車位在線查詢、預定、付費等;支持基于近場通信(NFC)、位置服務(LBS)、室內導航等技術智能尋車。
(4)地下管線(網)管理
對已建成園區,建設園區地下管線管理系統,開展管網設施分類管理、圖檔管理、附加記錄信息管理、圖示化設施管理、設施設備展開圖、管網設施查詢定位、管網設施綜合查詢、數據統計;對園區地下管網的安全性,包含爆管關閥分析、火災搶險分析、管線預警分析等,實時反映管網設備運行情況。
對園區地下管網的規劃、建設、改造施工等提供橫、縱斷面分析,管網凈距分析、管網覆土分析、范圍拆遷分析等輔助決策。
3.3.3生態環保
(1)能源計劃與管理
開展園區對電力、天然氣、新能源等多種形式能源的規劃工作,對園區內各類能耗數據(如用電、供暖、供冷、用水、燃氣等)進行分類、分項、分區域采集,可在入駐企業電表、水表、燃氣表等旁安置采集器,針對各入駐企業的能源數據進行集中遠程抄表;建議在分散的每塊能耗表旁安置一個采集器,較集中的能耗表可共用一個采集器。開展能耗分析,結合不同的能耗價格和環境信息,實現園區內各類主要配電設備、用能設備的遠程自動化監控和智能化控制,對能源使用策略進行優化管理,同時幫助用戶進行能源消費分析,形成節能控制策略,降低能源費用。
(2)環境監控
在園區環境監測點安置水質污染檢測儀、大氣污染監測儀、噪聲污染監測儀及傳輸終端設備等智能設備;通過自動采集監控點的環境數據,全面實時記錄、跟蹤環境變化情況,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多層次的統計和綜合分析,評估園區環境質量和變化趨勢。動態發布各種環境信息,自動檢測重大危險源、污染源等出現的異常變化,及時預警。
(3)綠色能源利用
建設園區組員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再生資源供求信息和在線交易服務。鼓勵根據園區內電網規劃,綜合考慮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部署,布置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能源轉換裝置、相關負荷和監控、保護裝置等設施,利用在再生綠色清潔能源形成分布式供電,提供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量。
3.4公共服務系統3.4.1企業服務
(1)信息化服務
搭建信息化通用辦公環境,圍繞企業服務器、辦公系統、應用軟件等信息化需求,發展園區云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硬件租賃、數據托管、軟件租用等服務,實現企業“拎包入駐”和員工隨時隨地輕松辦公。
鼓勵建設“雙向互動”型行業云服務平臺,支持園區云服務平臺使用企業向云端上傳個性化、多樣化應用軟件,以及產品模型、工藝設計等知識庫資源,為其他平臺用戶提供軟件和信息服務。
(2)會議、會展服務
集約建設公共呼叫中心、公共展示中心(數字展廳)、公共商務中心、公共會議中心等具有較高信息通信能級的公用設施,滿足商務會展、視頻會議、遠程培訓等的應用需求。
(3)培訓與外包服務
圍繞信息化應用基礎技能,開展培訓和教育服務。針對企業需求,開展呼叫中心、企業資源管理、報關等業務外包服務,為園區內企業的非核心業務提供運作管理服務。
(4)電子商務
為企業提供綜合性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實現商務門戶、主機存儲、商業軟件、電子支付、移動商務等電子商務環節的集成應用。
(5)區域物流
從園區整體層面布局共同配送體系,依托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企業提供合理化、高效化的物流配送服務。
(6)綜合服務
以云服務平臺為載體,通過資源整合,促進園區內外設計研發、管理咨詢、人力資源、法律、金融支持、檢驗檢測等專業服務資源的集聚,構筑完美的第三方服務體系。
3.4.2生活服務
構建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支撐的園區員工生活服務體系,提供各類生活服務信息資訊,為員工營造便捷、舒適、高效安全的工作生活環境。
(1)身份識別服務
推進基于園區智能卡、近場通信(NFC)等員工身份識別技術應用。有條件的園區可部署指紋識別、視網膜與虹膜識別、聲音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應用。集成基于員工身份識別的生活服務應用,包括門禁、考勤、車輛通行等訪問服務,以及生活消費、超市購物、停車計費等支付服務。
(2)員工信息服務
建設員工網上社區,員工及時、準確的獲取由園區管理機構、入駐企業、社團、商業機構、物業等發布的資訊信息。促進園區社交網絡形成。支持利用基于位置的服務(LBS)等信息技術推送園區生活類、周邊服務類等信息。推廣各類與員工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信息化應用,滿足企業員工教育、醫療、網上叫車、快遞代收、預約取件等應用需求。
(3)廣播電視服務
在宿舍樓內每個房間預留有線電視終端,在餐廳、咖啡茶座等公共休閑場所配置電視終端。園區的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系統建設,應符合GB/T 50314-2006 中 3.3.8 和 3.3.9 的規定。
建設應急廣播系統,在園區公共區域和智能建筑中布設揚聲器,并與消防報警系統實現聯動。園區的緊急廣播系統應符合 GB/T 50314-2006,其中消防應急廣播系統設計應符合 JGJ16-2008 的規定。
3.4.3產業服務
依托園區技術交流和商務合作信息平臺,實現園區企業項目聯合承包和企業間的項目轉包。推動企業產業鏈互動信息化應用發展,以線上信息互動線下合作交流。支持園區間制造設備、商務信息共享,實現不同園區梯度產業轉移、企業遷移等的對接。
3.4.4產業發展
(1)兩化深度融合
針對園區功能和定位,深化制造執行系統(MES)、供應鏈管理(SCM)、商業智能(BI)等企業集成應用,推動企業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DF)建設。大力倡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和3D打印、工業機器人等先進制造技術在工業領域的融合應用,發展基于產品智能化的在線檢測、在線維護、在線增值服務等產品服務一體化信息系統建設。
(2)新業態發展
在園區企業間推廣協同創新、按需制造、眾包生產、眾業協同、網絡制造等基于互聯網的新型協同模式發展,促進網絡制造、異業聯盟、平臺經濟、眾包眾融等新經濟業態發展。
第四章 保障措施
4.1管理機制保障
建立健全園區服務機制,明確服務與運維管理職責,完善工作流程和規范??稍谥鞴懿块T的引導下,建設系統集成商、電信運營商、科研院所、投資機構、園區經營主體“五位一體”的發展推進機制,在建設過程中,各單位共同響應、分工協作,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元參與的智慧園區建設與運營模式。
4.2標準保障
建立智慧園區標準化體系。完善各類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服務標準,為園區運維、產業服務和員工生活提供高質量的管理服務。
4.3信息安全保障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體系,落實信息安全管理技術措施,保障園區基礎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運行安全。
附錄:
術語與定義
1.智慧城市SmartCity
以物聯網、互聯網等通信網絡為基礎,通過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方式,讓城市中各個功能彼此協調運作,以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為主要特征的城市發展新模式。
2.園區Park
一般由政府(民營企業與政府合作)規劃建設的,供水、供電、供氣、通訊、道路、倉儲及其他配套設施齊全、布局合理且能夠滿足從事某種特定行業生產和科學實驗需要的標準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體,包括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物流園區、科技園區、創意園區等。
3.信息基礎設施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包含諸如通信管網(由光纖PSTN、同軸電纜、以太網線及其管道資源等組成)、無線基戰、中繼設備、各級機房以及相關配套的電源、建筑等設施。信息基礎設施是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對國民生產生活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4.泛在網絡Ubiquitous
廣泛存在的,無所不在的網絡。也就是人置身于無所不在的網絡之中,實現人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任何網絡與任何人與物的信息交換,基于個人和社會的需要,利用現有網絡技術和新的網絡技術,為個人和社會提供泛在的,無所不含的信息服務和應用。
5.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
保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另外也可包括例如真實性、可核查性、不可否認性和可靠性等。
6.物理安全Physical Security
為防范蓄意的和意外的威脅而對資源提供物理保護所采取的措施。
7.網絡安全 NetworkSecurity
網絡環境下存儲、傳輸和處理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表征。在網絡硬件及其環境安全的基礎上,提供安全的網絡軟件、安全的網絡協議,為信息系統在網絡環境的安全運行提供支持。
8.應用安全Application Security
在物理安全、網絡安全等安全環境的支持下,實現業務應用的安全目標。
9.數字證書DigitalCertificate
由證書認證機構簽名的包含公開密鑰擁有者信息、公開密鑰、簽發者信息、有效期以及一些擴展信息的數字文件。
10.數字簽名 DigitalSignature
數字簽名(又稱公鑰數字簽名、電子簽章)是一種類似寫在紙上的普通的物理簽名,但是使用了公鑰加密領域的技術實現,用于鑒別數字信息的方法。
11.認證Authentication
確認數據某種屬性或者實體的真實性的行為。
以上就是智慧園區建設總體規劃設計全面解讀_產業園區規劃架構分析的全部內容,華程天工專注于地產領域11年,目前已發展成為智慧城鎮戰略發展最佳合作伙伴。通過提供“規劃服務、設計服務、軟件開發、實施顧問、運營支持“全產業鏈解決方案,為地產、產業、政府等提供專業的智慧化體系戰略發展構建服務。
標題:智慧園區建設總體規劃設計全面解讀-產業園區規劃架構分析 ????????地址:http://www.boxing-pics.com/tsnews/359.html
相關評論
華程天工來自北京043的客戶反饋
專業,設計作品質量很高
華程天工來自淮北的客戶反饋
接觸過幾家裝修公司,感覺他家的服務最好
華程天工來自淮南09的客戶反饋
幫我們解決了實操過程中的問題
華程天工來自廈門的客戶反饋
感覺真的挺不錯的,對于客戶反饋的問題,可以及時的解決,讓客戶滿意。
華程天工來自三亞05的客戶反饋
在設計的過程中提了很多想法,設計不僅美觀實用,而且還很有創意
華程天工來自廣安的客戶反饋
方案很有吸引力,解決需求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