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政策解讀-田園綜合體是未來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方向
編輯作者:華程天工 發布時間:2019-07-30 16:21 閱讀次數:
2017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有不少新提法、新概念,其中之一是田園綜合體,文件中提到““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
2017年5月24日,財政部印發了《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財辦〔2017〕29號),通知提出按照三年規劃、分年實施的方式,在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云南、陜西、甘肅18個省份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中央財政從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補助資金中統籌安排,每個試點省份安排試點項目1—2個,各省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試點項目個數。
通知中還提出,田園綜合體是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綜合體,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農民充分參與其中并受益,是集合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綜合體。
從田園綜合體的定義和內容來看,有幾個特點:
一是其主體以鄉村為主,較之前支持的特色小城鎮、產業等主體進一步細化至農村的基本構成主體—鄉村;
二是試點內容不單涵蓋產業,涉及到農村生活、生產和生態全方位,是一個全面的系統;
三是提倡以合作社等集體為主體進行開發,推動了農村發展模式的變革。
我國農村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部分,近年來發展出現了瓶頸,主要體現在農業現代化水平較低、科技含量低、成本高、產出低、人口外流等方面,其根本原因是單戶的農業種植模式不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單戶的種植模式造成種植機械化水平低、人工高、抗市場風險能力低且容易造成環境污染,而以往利用龍頭企業帶動鄉村發展的模式由于農民接受程度不高難以普及,因此此次田園綜合試點為農村經濟發展指出一條可行的道路:
首先是主體方面的變革,從傳統的單個農戶經營變為農民合作社經營,這樣既保證了農民作為經營主體的地位,又形成了集體的企業化運營,還利于引入大型現代化企業合作,從而在保障農民收入的同時培育了新的科學、高水平的現代化經營主體。
其次是產業模式的變革,從原有的單獨以種植為主或種植+旅游為主的經營模式,轉變為集合全產業鏈條—種植+加工+銷售+旅游+創意等為一體的立體的生態產業鏈條,打破了傳統的單一產業模式,構建了抵抗風險強、生態環保的新的產業模式。
第三是發展規模的變革,從原來的單獨一戶一畝三分地的小作坊的經營,轉變為以村為單位的大規模的經營,從而能夠有能力、有效和合理的利用現代科技的便利。
第四是環境的變革,田園綜合體不僅僅是產業的發展,還有農村基礎設施教育等生活條件的改進,環境治理帶來的生態的改善,是全方面環境的變革。
第五是人員流動的變革。當前農村往往是青壯年和高素質人才流出,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在村里,導致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和農業工人緊缺,制約了農村的發展,綜合體試點的開展,為在外打工的流出人員提供了返鄉建設和享受新農村環境的機遇。
第六是理念的變革。田園綜合體從根源上解決的了農村建設的問題,從農村主體、發展模式、發展方向等多個方面提出了解決的思路,并突破了傳統的以建制鎮、縣市為點的試點模式,以鄉村這一基本單元為試點,切實從最基層做起,為各地區實現農村發展提供了典型,也為許多鄉村企業發展帶來了機遇。
借助此次機遇,試點省可選擇具有特色的鄉村,加大支持力度,構建各具特色的農村田園綜合體,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突破,實現美麗鄉村。
標題:新農村建設政策解讀-田園綜合體是未來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方向 ????????地址:http://www.boxing-pics.com/tsnews/1129.html
相關評論
華程天工來自濟寧的客戶反饋
旅游設計超有創意,是很有信用很負責的規劃設計單位。
華程天工來自七臺河的客戶反饋
在同行中還算不錯的公司,此公司以創意見長!
華程天工來自廈門06的客戶反饋
團隊都是些老手,做項目都是輕車熟路。
華程天工來自樂山的客戶反饋
規劃效果很好,價格比其他公司還便宜不少
華程天工來自張家界的客戶反饋
非常不錯的,很專業的啊,找了好久終于找到了
華程天工來自煙臺的客戶反饋
公司很專業,規劃質量很高,實踐性很強